在足球比赛中,点球大战往往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。然而,当主罚球员将点球踢出后,球未进网,却弹回场内,这时球员是否可以上前补射?裁判又该如何判定?这一问题涉及足球规则的细节,也常常引发争议。本文将结合国际足球协会理事会(IFAB)的规则,解析点球未进后的补射问题。
点球规则的基本要求
根据IFAB的《足球竞赛规则》,点球主罚过程中,主罚球员在踢球前必须遵守以下规定:
1. 球必须放在点球点上。
2. 除主罚球员和对方守门员外,其他所有球员必须站在罚球区外,且至少距离球9.15米。
3. 守门员必须站在球门线上,直至球被踢出。
4. 主罚球员必须将球向前踢出,且在其他球员触球前不能再次触球。
点球未进后的补射情况
点球未进后,球员是否可以补射,主要分为以下两种情况:
1. 球被守门员扑出或击中门框后弹回场内
如果主罚球员踢出的点球被守门员扑出,或击中门框后弹回场内,此时球仍处于活球状态。在这种情况下,主罚球员或其他进攻方球员可以上前补射,但需满足一个关键条件:**主罚球员不能在其他球员触球前第二次触球**。也就是说,如果主罚球员想要补射,必须等待其他球员(包括对方守门员或队友)先触球,否则将被判罚连踢犯规,由对方罚间接任意球。
2. 点球未进且球直接出界
如果主罚球员踢出的点球直接飞出底线或边线,裁判会判罚球门球或界外球,此时不存在补射的可能性。
裁判的判定标准
裁判在点球过程中的判罚主要依据以下几点:
1. **主罚球员是否连踢**:如果主罚球员在点球踢出后,球未经过其他球员触碰而直接再次触球(包括补射),裁判应判罚连踢犯规,由对方罚间接任意球。
2. **其他球员是否提前进入罚球区**:如果在点球踢出前,进攻方或防守方球员提前进入罚球区或距离点球点不足9.15米,且该行为影响了比赛,裁判有权要求重罚点球。
3. **守门员是否违规**:如果守门员在点球踢出前提前离开球门线,且点球未进,裁判应要求重罚点球;如果点球打进,则进球有效。
实际比赛中的典型案例
2019年欧冠联赛中,曾出现过一次争议性的点球补射判罚。当时一名主罚球员点球击中门柱后弹回,他立即跟上补射破门。然而,裁判通过VAR回放发现,在主罚球员踢出点球的瞬间,一名队友提前进入了罚球区,因此判罚重罚点球。这一判罚体现了规则对球员位置的严格要求。
总结
点球未进后,球员是否可以补射,关键在于球是否处于活球状态以及主罚球员是否遵守“连踢”规则。裁判需要根据规则严格判定球员是否违规,确保比赛的公平性。对于球迷和球员来说,了解这些细节也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比赛中的判罚决定。
1.《点球未进,球员能否补射?裁判如何判定?》援引自互联网,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,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,与本网站无关,侵删请联系站长。
2.《点球未进,球员能否补射?裁判如何判定?》仅供读者参考,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,对其原创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。
3.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:https://www.fuyiguan.com/article/7e88c426d643.html